配资炒股网站
7月24日,地方养老金调整方案陆续出台。从出台的政策来看,养老金挂钩调整的比例大大降低。其实,挂钩调整是涉及工龄和缴费的,是“多缴多得,长缴多得”的体现。挂钩调整比例降低,其目的是为了体现“向低收入群体倾斜”,但却难真正体现公平与效率,这并不是好事。下面以上海的调整方案为例说明。
1、挂钩调整比例“双降”
2025年上海养老金调整方案延续“定额+挂钩+倾斜”模式,但挂钩部分显著缩水。
工龄挂钩:每满1年增加0.5元,较2024年的1元/年降幅50%。
养老金水平挂钩:按2024年底基数的0.53%增加,较去年的1%近乎腰斩。
以工龄40年、养老金6000元者为例:2024年挂钩部分可涨100元(40元工龄+60元基数),2025年仅增51.8元(20元工龄+31.8元基数),降幅达48.2%,远超整体调整比例。
2、降低挂钩比例的负面效应
削弱“多缴多得”激励性。高缴费、长工龄群体利益受损明显。长期可能打击在职人员参保积极性,影响养老金体系可持续性。
掩盖结构性矛盾。政策通过高定额(50元)和城乡居民养老金大涨(+65元至1555元)向低收入倾斜,但实为“拆东墙补西墙”。高收入者因挂钩比例降低涨幅压缩,低收入者依赖定额补贴,未解决缴费基数低的根本问题。
3、向低收入倾斜的更优解
其实,养老金调整向低收入群体倾斜,除了降低挂钩调整比例外,还有更好的办法。比如:
分层挂钩机制。对低于平均养老金(如
强化缴费年限权重。比如对工龄30年以上者额外补贴,加大长缴费年限奖励,而非降低工龄单价。
扩大定向补贴范围。聚焦80岁以上、农村地区等特困群体,而非普降挂钩比例。
挂钩比例降低虽短期“熨平”涨幅差异配资炒股网站,却动摇了“长缴多得、多缴多得”根基。养老金调整更要通过分层挂钩、强化工龄补偿、精准补贴弱势群体,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平衡。若简单压缩挂钩空间,恐加剧制度长期风险。
凤凰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